
淀粉型甘薯生产技术规程DB1303336-2022.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淀粉型甘薯生产技术规程DB1303336-2022 淀粉 甘薯 生产技术 规程 DB1303336 2022
- 资源简介:
-
《淀粉型甘薯生产技术规程》讲解了秦皇岛地区淀粉型甘薯的品种和秧苗选择、整地和起垄、栽秧、田间管理以及收获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该标准强调了淀粉型甘薯与鲜食型甘薯在生产技术上的差异,特别是在栽秧密度、后期追肥和薯块贮藏方面的不同处理方式。文件指出,为获得高淀粉含量的大薯块,淀粉型甘薯应降低栽秧密度,并在栽秧后80至90天每亩追施15至25公斤硫酸钾肥,以促进块根膨大。此外,淀粉型甘薯收获后应尽快进行加工处理,避免糖化现象的发生。该规程还详细描述了整地和起垄的具体步骤,包括冬前翻耕深度、浇底墒水的要求、底肥施用标准及春季起垄的技术规范。对于栽秧环节,文件明确了适宜的栽秧时间和种植密度,并提供了滴灌覆膜模式、覆膜模式和露地模式三种不同的栽植方法及其操作细节。田间管理部分则涵盖了查苗补栽、控旺措施及追肥策略等内容,确保甘薯在整个生长周期内得到科学合理的管理。
《淀粉型甘薯生产技术规程》适用于秦皇岛地区的农业种植户和技术人员,尤其是专注于淀粉型甘薯生产的农户。该标准为从事甘薯种植的个人或团体提供了从品种选择到收获全过程的技术指导,旨在提高甘薯产量和质量,优化生产流程,推动当地甘薯产业健康发展。同时,这份规程也为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和农业院校的学生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操作指南,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淀粉型甘薯的高效栽培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