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色砂页岩侵蚀区生态修复技术规程DB44T2471-2024.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紫色 页岩 侵蚀 生态 修复 技术规程 DB44T2471 2024
- 资源简介:
-
《紫色砂页岩侵蚀区生态修复技术规程》讲解了广东省针对特定区域的生态保护与复原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旨在提升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文件从基本原则、具体技术流程到实际效果检测等多方面展开了详尽指导。在基本原则中强调根据立地条件合理规划,以实现生态安全为前提选择适宜措施,在裸露岩石及薄土层、草地、灌草、疏乔灌草和乔灌草五类侵蚀区实施差别化的植被重建方案,如回填客土并播种耐旱草本,设置鱼鳞坑等。林草修复一节提供了对每一类型侵蚀区的具体措施建议,确保植物存活率,并能形成稳定的群落结构。文件还包括造林种草环节,详细描述了树种选择、整地方式及其相关步骤;而水土保持章节则介绍了坡地防护手段,如设置鱼鳞坑、谷坊工程等来防止泥沙流动,减少进一步的土壤侵蚀风险。抚育管理部分概述了定期养护措施和监测内容,最终目标是达到良好修复成效,通过附录提供的修复示意图和植物推荐名录为实施工作提供了可视化辅助。
《紫色砂页岩侵蚀区生态修复技术规程》适用于亚热带地区的林业和农业部门,在面对由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造成的表土流失、植被受损且呈现出独特紫色风化现象的砂页岩地区进行有效的生态修复实践。这一技术规范主要面向生态建设工作人员、土地治理专家以及基层环境保护机构的执行者。它不仅对地方林业管理人员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同时也为科研机构提供了一套系统完整的评估标准。该文档还能够帮助从事农林结合生产项目的农户理解正确的恢复模式和技术应用,进而保障水土资源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