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面源污染源分类与调查技术规程DB13T5953-2024.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 污染源 分类 调查 技术规程 DB13T5953 2024
- 资源简介:
-
《土壤面源污染源分类与调查技术规程》讲解了河北地区土壤面源污染调查的标准化流程和技术要求。文件规范并指导了一套全面系统的调查流程,涉及从初步筹备到最终数据处理和报告编撰的一系列具体方法步骤。针对土壤污染,该规程详细界定了包括工矿业、农业和生活在内的三类面源污染及其下属的具体细目;同时阐述了各个调查阶段的重点事项如:前期资料整理工作的重要性,需要对被调研区的历史文献资料做充分的梳理和分析以获取第一手信息;实地勘察土壤污染状况以及区域内污染物的分布;取样的科学性和精确性,涵盖了采样地点选择、采集数量以及如何避免污染样品的技术要点等环节,确保所取得的土壤样本具备准确性和可比性;在分析测试部分,规定了化学性质分析和其他必要的环境参数检测指标;质量控制强调了整个调查活动中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并对最后形成的调查成果档案建立了严格规范,包含记录保存、数据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土壤面源污染源分类与调查技术规程》适用于各级环保部门、科研机构及相关专业人员开展河北范围内土壤污染源的监测和防治活动。此标准为执行河北省区域内的土壤保护任务提供了详尽的技术支持和行为指引,旨在通过对人为导致的大面积分散型土壤污染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它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污染防治策略、评估现有污染状况并预测潜在风险提供依据。适用的对象包括负责环境保护规划的专业工作人员、承担具体治理项目的企业单位、从事学术研究或教学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等有志于深入了解土壤生态保护领域的人员。这份标准不仅对当前河北省土壤质量改善有着实际指导意义,并且对于类似地理条件下其他地区的土壤保护实践同样可以借鉴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