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汛防台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规范DB31T1515-2024.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汛 应急 避难 场所 运行 管理 规范 DB31T1515 2024
- 资源简介:
-
《防汛防台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规范》讲解了上海市防汛防台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和规模、场所启用和终止、设施配置、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及评估与改进等方面的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台风、暴雨、高潮、洪水等灾害影响期间,确保避难场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文件详细规定了避难场所的选址要求,包括地理位置选择、交通便利性以及远离危险区域等因素,并明确了有效避难面积和可容纳避险避难人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在设施配置方面,标准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具体配置内容,确保避难场所有足够的生活设施、卫生设施和安全保障设施。对于物资储备,文件明确了基本储备项目和数量要求,涵盖食品、饮用水、医疗用品等必需品。管理制度部分则涵盖了人员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等多个方面,确保避难场所的有序运行。评估与改进章节提供了评估方式、分级评估标准及持续改进机制,以保障避难场所的长期高效运作。
《防汛防台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规范》适用于上海市各级政府、街道办事处及相关单位,在应对台风、暴雨、高潮、洪水等自然灾害时,为需要避险避难和疏散安置的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场所。此标准特别针对体育场馆、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居村活动室、大型商场、公共文化场所、会展中心及企业厂房等设施,指导这些场所如何按照规范进行改造或指定为应急避难场所。适用对象还包括负责组织转移任务的政府部门和单位,帮助其明确职责,确保避难场所的科学合理规划与有效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