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产期母羊酮病的诊断规程DB15T3757-2024.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期 母羊 诊断 规程 DB15T3757 2024
- 资源简介:
-
《围产期母羊酮病的诊断规程》讲解了内蒙古自治区针对围产期母羊酮病制定的标准化诊断流程。该规程主要涵盖围产期母羊酮病的临床表现及检测方法,适用于绵羊和山羊在围产期(即产前30天到产后20天)酮病的诊断。文件中对酮病进行了定义,这是一种由于蛋白质、脂肪和糖代谢紊乱导致血液、乳汁、尿液及组织内酮化合物蓄积而引发的代谢性疾病。根据文件描述,酮病多发生于高产母羊及妊娠羊,发病初期表现为食欲减退、呆立不动、空嚼、口流泡沫状唾液等现象,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意识紊乱、视力消散、头部肌肉痉挛等症状。为了更准确地判断疾病,规程还详细介绍了血液检测的具体步骤,包括血样采集部位为颈静脉、采集时间为早晨饲喂前,并且规定了使用酶比色法进行-羟丁酸浓度测定的方法和计算公式。通过这些详细的指南,能够帮助兽医或相关技术人员更好地识别和处理围产期母羊酮病。
《围产期母羊酮病的诊断规程》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其他地区从事畜牧业生产特别是养羊业的相关人员或机构。这不仅包括牧场管理者、兽医技术人员,也涵盖了参与母羊健康监测的研究人员。对于那些需要定期监测母羊健康状况以确保其正常生产和预防酮病发生的从业者来说,这份规程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引。它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保障母羊及其后代的健康,进而促进整个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