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场范围内冒顶事故的分析.doc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范围内 冒顶 事故 分析
- 资源简介:
-
《采场范围内冒顶事故的分析》讲解了采场范围内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对冒顶的预防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指出,采煤工作面自开切眼推进到停采线,顶板运动和矿压显现特征可分为老顶第一次来压前的来压阶段和老顶来压完成后的正常推进阶段。通过对近年来重大冒顶事故的分析,发现约80%的顶板事故发生在第一次来压阶段,其中71%发生在老顶来压之前,29%发生在老顶来压时。在第一次来压阶段,老顶两端由煤壁等高支承,下沉量很小,若支柱支撑力不足,直接顶的突然运动容易导致推垮事故。在正常推进阶段,老顶来压时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支架阻力不足或支护特性不合理,以及使用刚性支架易被压断。此外,事故多发于工作面推进不到10米的范围内,尤其是在进行第一次放顶期间。研究表明,严重切顶事故主要由直接顶运动引起,其次是老顶大面积运动。推垮事故在顶板事故中占比较大,尤其是在单体支柱工作面。事故范围多为局部冒顶后引发的推垮性事故。顶板事故多发生在中厚及厚煤层条件下,尤其是煤层倾角大于20度的条件下。此外,顶板事故的发生还与采场的支护类型有关,采用金属摩擦支柱和木材支护的事故次数较多,而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事故较少。
《采场范围内冒顶事故的分析》适用于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尤其是从事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顶板管理及事故预防工作的人员。本文的内容有助于相关人员了解冒顶事故的发生机制,提高顶板管理和事故预防的能力,从而保障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作业人员的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