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斜井立交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斜井 立交 施工 安全技术 措施
- 资源简介:
-
《主斜井立交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讲解了针对主斜井与副平硐在特定位置的立交段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相应安全措施。文章指出,主斜井和副平硐之间存在一个45.746米长的立交段,其中主斜井在92米位置进入该段,而副平硐则在172米位置进入。鉴于主斜井顶板位于砂砾层中,这为施工带来了挑战,因此制定了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具体措施包括:提前由测量人员确定并通知两个施工队进入立交段的具体位置;当副平硐工作面距离进入点3米时停止作业,并对地板进行硬化处理,待主斜井进入立交段15米后继续施工且保持滞后15米;对于需要爆破的区域,采用震动炮技术,控制炮眼间距不超过400毫米,优先起爆掏槽眼再放周边眼,并根据岩石情况调整放炮次数。此外,所有涉及爆破的操作均需提前通知相关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特别是井下所有人员必须撤到地面才能实施爆破。为了防止因爆破引发的顶板脱落风险,通过缩小背板和支架间距、使用钢筋焊接加固支架、设置超前支护等手段加强顶板管理。同时,在掘进过程中每前进5.5-6米就要浇筑混凝土进行永久支护,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使用双层双向钢筋结构。施工期间还安排专人负责观察顶板状况,发现异常立即采取行动。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确保爆破作业安全有序。对于可能出现的冒顶情况,提供了详细的应对方案,如利用方木或圆木搭建支撑架,并及时浇筑混凝土进行修复。
《主斜井立交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适用于矿山建设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主斜井和副平硐交汇段的施工项目。此文件旨在为参与此类施工的专业团队提供详尽的安全指导和技术规范,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和工程质量。适用于矿山工程技术人员、现场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施工工人等相关从业人员,帮助他们了解如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保障施工安全,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整体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