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工艺技术与三废处理(三聚氰胺)——工艺路线对生产过程的影响(3).docx
-
资源ID:280244
资源大小:17.32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8金币
免费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安全生产工艺技术与三废处理(三聚氰胺)——工艺路线对生产过程的影响(3).docx
《安全生产工艺技术与三废处理(三聚氰胺)》讲解了根据熔融尿素热解的压力差异,将尿素法生产三聚氰胺的工艺路线分为高压法、中压法和常压法三种,并阐述了每种方法的特点和优劣势。高压法在370至450摄氏度温度区间运作,在液相反应无催化剂的情况下进行,产品免受污染质量高,但由于高温高压条件下介质的腐蚀性以及复杂的控制系统而对设备材质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中压法则同样基于液相条件,在380至440摄氏度之间反应需要催化剂参与反应,虽然具有较高的产品质量和较少副产物,但操作难度较大且尾气回收存在困难。至于常压法,它是在大约300摄氏度下以气相方式发生反应,该过程使用催化剂且具备较简单的流程,但是因设备体积庞大及较低的压力使得尾气回收不易,并且相对地提高了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此外,文中提到国内外在生产工艺技术层次上的差距并举例了一些代表性的生产企业及它们的技术特色。关于中国本土三聚氰胺生产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其特点也进行了简要分析,强调了国内技术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如转化率和稳定性问题及应对严格环保法规的适应能力。
《安全生产工艺技术与三废处理(三聚氰胺)》适用于从事三聚氰胺及相关化学制品制造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这类工作人员需理解和掌握各类工艺技术的原理以优化生产工艺并保证生产的高效与安全;同时也为研究和制定行业环保对策的决策者提供参考信息,使他们能更好地了解不同压力等级的生产路线对于三废处理的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对于正在探索技术创新或转型升级道路的企业管理者而言,此文件有助于他们在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路线时作出明智的判断,特别是面对不断强化的环境监管政策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