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作业场所控制毒物源的“十八项”措施》讲解了密闭有毒物质发生源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合理采用局部排风设备就地排放毒物,以及避免毒性大的与毒性小的发生源交叉污染的具体策略。《工业作业场所控制毒物源的“十八项”措施》描述了在大规模或者涉及剧毒化学品的工作区域应建立紧急情况下的排气机制,且明确规定了有低浓度气体散发时全面通风换气的要求及其计算方法。文中还对排毒罩的设计原则和布置方式进行了详尽阐述,例如控制风速范围和进、排风口的位置保持安全距离的规定。同时,针对产生高毒性物质车间和一般车间的分离需求及通风系统的设置提出具体规范。此外还提及加强企业内部培训的重要性,要求从企业管理层到一线劳动者进行职业危害防护培训,提升全员的职业卫生意识。
《工业作业场所控制毒物源的“十八项”措施》适用于化工、医药、电子制造等行业中存在毒害气体泄漏或散发潜在风险的企业或单位。尤其适合在涉及大量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工厂,如制药厂、石油化工厂及印刷电路板生产等场合使用。此外,《工业作业场所控制毒物源的“十八项”措施》也能应用于科研机构和实验场所,以确保实验室操作员安全免受有害气体侵害。通过遵循这一措施中的各项规则,有助于保障各行业中劳动者身体健康,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符合国家职业健康安全相关法律规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