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粉尘及其防治技术》讲解了矿山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岩矿微粒总称的矿山粉尘,涵盖了从采矿、掘进到运输、提升等几乎全部作业工序中不同程度产生的粉尘情况。该文档分析了影响粉尘产生的因素,包括采掘机械化和开采强度、采矿方法、通风状况以及地质构造和煤层赋存条件等。对于矿山粉尘的性质及危害,文中定义了全尘与呼吸性粉尘,并指出空气动力直径小于7.07微米的粉尘是引发尘肺病的主要原因。同时,对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粒度、分散度、浓度、吸附性和荷电性进行了详细说明,强调了这些特性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尤其是游离二氧化硅导致矽肺病的风险。此外,还提到了煤尘的燃烧和爆炸性特征。关于粉尘的危害性,《矿山粉尘及其防治技术》指出其不仅污染工作环境、损害人体健康、引发职业病,某些特定类型的矿尘还可能造成爆炸事故,增加机械磨损并降低工作场所能见度,进而提高工伤事故发生的几率。在粉尘防治技术方面,文档介绍了以通风除尘、湿式作业、密闭抽尘、净化风流和个体防护措施为主的综合防尘策略,强调了风和水作为主要手段的重要性。
《矿山粉尘及其防治技术》适用于从事矿山建设与生产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那些直接参与采矿、掘进、运输和提升等关键环节操作的一线员工。对于负责制定安全生产规程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工程师而言,这份文档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它同样适合矿业企业用于培训新入职员工,确保他们了解粉尘的危害及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从而保障自身安全。此外,对于研究矿山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的科研人员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