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粉尘危害与防治》讲解了煤矿生产中粉尘的产生、分类及其对矿工健康的威胁。文章指出,煤矿粉尘主要由岩尘和煤尘组成,在钻眼、爆破等作业环节产生,各环节产尘量因机械化程度等因素有所差异。具体来说,采煤工作面是粉尘的主要来源,占45%到80%,而掘进和锚喷作业点分别贡献20%至38%和5%到10%。根据粒径大小,粉尘被细分为粗尘、细尘、微尘和超微尘;按存在状态可分为浮游粉尘和沉积粉尘;从健康角度出发,全尘(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尤为重要,后者尤其危险,因其能深入肺部引发严重疾病。文章还强调了粉尘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特别是尘肺病,这是一种难以治愈的职业病,患病率高且死亡人数众多,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据统计,我国矿山企业累计发生尘肺病近七十余万例,死亡人数突破二十余万。此外,粉尘不仅危害工人健康,还可能引发爆炸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煤矿粉尘危害与防治》适用于煤炭开采行业,尤其是从事井下作业的一线矿工及相关管理人员。该文档旨在帮助矿工了解粉尘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正确使用防尘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几率。同时,也为煤矿企业管理层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他们制定合理的防尘措施,确保员工安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对于参与煤矿设计、施工和技术研发的专业人员而言,这份资料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助于他们在工作中采取更有效的防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