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运输存储过程中自燃事故的预防》讲解了煤矿生产过程中,虽然采区一般不会发生煤炭自燃现象,但在煤炭运输和存储环节中存在较多的自燃条件。文章指出煤炭暴露在空气中时,煤中的碳会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并积聚热量,导致温度升高。如果热量不能及时散失,煤炭温度会急剧上升并达到着火点(150-300℃),从而自发燃烧。煤炭自燃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具有自燃倾向性的煤种且以破碎状态存在、有连续供氧条件、能够积聚氧化热量以及上述条件持续足够时间(1.5至3个月)。此外,《煤炭运输存储过程中自燃事故的预防》描述了煤炭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易发自燃部位,特别是井下漏煤眼、筒仓和地面煤场。这些地方由于长时间存储、空气流通不良等因素,容易引发煤炭自燃。文章强调,在“老煤”上堆放“新煤”会导致粒度分离,增加氧化面积,进一步提高自燃风险。
《煤炭运输存储过程中自燃事故的预防》适用于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操作人员及仓储管理人员。该文件为他们提供了识别和管理煤炭自燃风险的具体指导,确保在煤炭运输和存储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通过理解煤炭自燃的条件和高风险区域,相关人员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策略,避免因煤炭自燃带来的设备破坏、停工停产等问题,保障企业运营的安全与稳定。同时,该文档也适用于相关行业的监管机构和技术支持部门,帮助他们更好地监督和指导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