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生产技术制度》讲解了矿山地质和矿山水文地质工作的具体要求,强调了对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该制度规定,矿山部负责全矿的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需严格执行规程细则,及时收集基建、生产等不同阶段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进行地质编录和绘制地质素描图,并将特殊地质现象填绘到矿图上。对于新发现或揭露的涌水点,应进行涌水量观测,调查周围地质水文情况,确保安全生产。此外,矿井充水条件变化情况需定期调查,通过综合分析各种水文地质资料,按月、季、年发出水情地质灾害预报。制度还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巷道开口、停工、复工必须由矿生产技术部门下达测量通知书。同时,地质“三书”、地质预报、水情地质灾害预报均需部长和总工程师签字后发出。在矿巷中顶底板管理方面,《具体生产技术制度》描述了矿层顺槽巷道每隔100米用探巷探清矿层顶底板位置的具体措施。人员需收集探测资料并画到采掘工程平面图上,为下层顶底板位置预测预报提供依据。关于储量管理,《具体生产技术制度》指出,要监测储量动态,统计开采损失,测算回采率,按时向上级报送储量报表。每半年核实一次现生产水平储量,掌握储量动态,查清可采储量的数量、质量分布范围及薄、中、厚矿层储量的比例。矿山制定年度回采率计划时,应根据各工作面设计回采率和计划开采面积加权平均计算。对于没有揭露全厚的矿层,应向总工程师提出探矿厚要求以提高储量准确性。储量管理人员有权对违反开采顺序或技术规定的行为提出意见并向上级反映,在参与采掘设计审查时对不合理设计引起的丢矿保留意见。此外,管理人员需随时掌握“三量”动态,按月填报报表,矿山要以采掘工程平面图为基,绘制“三量”分布图。
《具体生产技术制度》适用于矿山企业,尤其是那些涉及地下开采作业的企业。其内容涵盖了从地质勘探、水文地质调查到储量管理和顶底板管理等多个方面,为企业提供了详细的指导规范。这一制度不仅适用于矿山企业的地质技术人员、水文地质人员,也适用于生产技术部门、机电部门等相关人员。它有助于确保矿山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遵循科学合理的技术流程,保障生产安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无论是新建矿山还是已有矿山,都应参照此制度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生产技术管理体系,以实现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