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讲解了井下自然发火预测与防范的具体措施。该办法强调通风科承担主要监测职责,每月对全矿总回风道及采区回风道进行一次宏观层面的自然发火征兆观察,以判断井下是否存在自燃风险。每周则对井下采煤面上隅角、回风巷和采空区回风密闭等易发热地点进行全面观测,涉及气体成分(如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气)、温度等多个参数。对于封闭时间较长且温度异常或有自燃倾向区域,在回风流中安装CO传感器,报警浓度设定为20ppm。针对已有发火危险或出现发火征兆的区域,将检查周期缩短至每班一次,并定期取样送检,由矿领导组织人员分析灾情并制定应对策略。同时,强化地面集中抽放系统与井下移动抽放系统的CO检测,每班至少一次检查,每月抽取气样化验,若发现CO浓度持续升高或其他发火迹象,则缩短取样化验周期。当出现巷道雾气、“挂汗”、火灾气味、温度增高以及有害气体浓度增加等情况时,应及时发出火灾预报。
《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适用于煤矿企业,尤其是那些存在自然发火风险的地下矿山。这些场所通常具有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开采环境,容易引发煤炭自燃现象。此办法为相关从业人员如安全管理人员、通风技术人员、矿工等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帮助他们有效预防和应对井下自然发火事故,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矿山生产活动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