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讲解了矿井建设过程中水害事故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建立健全项目部防治水有关制度,确保施工安全。该制度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等制定,旨在掌握矿井水害规律并研究解决防治水害的方法。文件要求制定“探、放、堵、截、排”综合防水措施,并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为保证措施有效实施,必须配备有效的探放水设备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各类防治水措施需按规定上报审批,每年雨季前要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安全生产。排水管路、排水设备及防洪抢险物资需配足,同时搜集并建立水文地质资料档案。根据提供的水文地质图纸,了解导水构造对矿井的影响并制定相应措施。应开展水文地质测量工作,建立观测台帐。针对不同类型的突水情况,矿井需制定相应的探放水措施并报批。在特定地段如煤层露头风化带、含水断层等,必须留设防水煤柱,并由有资质单位设计确定尺寸大小和留设方法。此外,还应建立月度水害预报上报制度。
《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适用于煤炭开采行业的矿井建设项目,尤其是涉及地下作业且面临水害风险的企业。该制度为矿井建设中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一线操作人员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如何预防和应对矿井水害。它不仅适用于正在建设和即将投入生产的矿井,也适用于已有矿井的安全管理改进,确保所有相关人员能够遵循科学合理的水害防治措施,保障矿井施工与运营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