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杂散电流管理制度》讲解了煤矿杂散电流管理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旨在加强煤矿杂散电流管理工作并防范事故发生。制度依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机电专业“管理制度”制定,强调使用漏电保护装置的重要性,并严禁甩掉不用,规定对所有架空线、拉线及绝缘瓷瓶进行定期清洁以提高绝缘性能,从而尽量减小杂散电流。制度指出要加强对电缆的维护管理,禁止用铁丝悬挂电缆,尤其在掘进工作面必须按规定悬挂电缆并保持其完好。为确保井下运输大巷钢轨连接良好,需设专人检查轨道接缝处的电阻值及整条运输线钢轨的电阻值不超过规定值。对于与大巷架空线无联系的各区域轨道,至少设置两个绝缘点,且绝缘点之间的距离大于一列车长度,并有专人定期检查以确保绝缘良好。井下各处接地电阻检测须按规定定期进行并详细记录,确保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存放雷管、炸药的地点附近不得存在电气设备及接地装置,防止杂散电流引发雷管爆炸。此外,可能产生静电的设备、器材应进行接地处理,及时释放静电避免聚集。爆破工需要掌握杂散电流的分布规律并警惕其危害。同时做好设备日常运行维护,杜绝设备带故障运行。
《煤矿杂散电流管理制度》适用于煤矿企业,特别是从事煤矿开采、运输及相关机电设备管理的工作人员。该制度有助于指导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效管理和控制杂散电流,减少因杂散电流引发的安全事故风险。适用于煤矿安全管理负责人、机电工程师、现场操作人员等,这些人员通过遵循本制度中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可以更好地保障煤矿生产的电气安全,确保煤矿作业环境的安全稳定。这一制度同样适用于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在监督煤矿企业落实相关安全措施时提供明确的标准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