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讲解了为保障职工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病危害而制定的一系列具体措施。该规程明确了涉及的主要毒物种类包括氰化氢、二氧化硫、煤油、硫酸、盐酸和磷酸等,并指出这些毒物可能导致人体急性中毒。文件描述了主要涉及的岗位如制浆工、大炉、除尘、净化、转化、浸洗、给灰、球磨、洗板、破碎、给矿、加碱和浸出工等,强调了这些岗位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职业健康风险。操作规程详细规定了上岗前须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无职业禁忌证和职业病方可入职;入岗前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确保生产设备密闭性良好,排风、排毒、报警设施正常运行,一旦出现故障应及时报告并维修处理;生产现场严禁吸烟、饮水、就餐,必须在无污染源的值班室进行,并对面部及手部进行清洗;下班前更换劳保用品,预防将污染源带离工作岗位;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等;熟悉逃生路线,当发现人员中毒时立即向值班干部报告并实施应急救援。
《毒物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适用于化工、冶金、制药等存在有毒物质作业环境的企业和单位,尤其是涉及氰化氢、二氧化硫、煤油、硫酸、盐酸、磷酸等毒物的生产岗位。它不仅为制浆工、大炉、除尘、净化、转化、浸洗、给灰、球磨、洗板、破碎、给矿、加碱、浸出工等岗位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导,也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标准,以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降低职业病发生率,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