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和使用酸液的安全操作规程》讲解了在进行酸洗作业过程中所需采取的全面安全防护措施。文中详细描述了酸洗作业时个人防护装备的要求,包括佩戴防护眼镜、口罩、橡皮手套、橡皮围裙、耐酸服和长统橡胶鞋等。同时强调了抽风装置的重要性,确保其运转良好以减少有害气体的危害。对于酸类的运送,规程指出了应将酸安放平稳并缓慢运行,避免容器震坏导致酸液溅出。搬运与倒酸操作需采用专用工具,并检查酸坛有无裂纹。配酸环节是重点内容之一,明确指出必须将酸缓慢注入水中而非相反,开启瓶盖时面部要避开正上方。在槽边工作时严禁站在槽沿上,补加水时须用胶皮管远距离缓慢加入。针对特定酸洗情况,如浓硝酸和浓硫酸溶液中处理管状零件,要求酸液冷却至室温再操作,全管插入避免酸液喷出。使用铬酸时需要良好的通风条件,操作后更换工作服并清洁。工件进入酸槽时要缓慢稳妥,禁止无关人员靠近酸洗槽。工作完成后立即冲洗工件,清理场地卫生,防止余酸污染环境。当发生酸液接触皮肤或眼睛时,提供了详细的急救处理方法,包括冲洗、消毒、涂药膏等步骤。若出现酸中毒情况,给出了饮用牛奶和弱碱性液体以及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制和使用酸液的安全操作规程》适用于化工、冶金、电镀等行业中涉及酸液制备和使用的工作人员。这些行业中的员工经常接触各类酸性物质,在酸洗、电镀、金属表面处理等工艺过程中面临着酸液泄漏、飞溅的风险。此规程为他们提供了详尽的安全操作指南,帮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正确穿戴防护装备、安全搬运酸液、正确配酸以及应对突发事故,从而保障自身健康与安全,同时也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