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防火公约》讲解了为确保乡村安全,每个村民所担负的重要责任和行为规范。公约明确指出村民有承担防火、救火、报警的责任与义务。为避免火灾隐患,明确规定不在田间地头树下渠内堆放及焚烧麦茬、麦秸,并要求村民杜绝在不适宜的地方如街道和公路上摊晒农作物,同时要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不在街头村巷焚烧垃圾,防止由此引起的火星引发火灾。还对一些可能导致火灾风险的具体细节进行规范说明,如禁止乱倒余火炉灰和在家或村内道路院落存放燃油等可燃物;强调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农机进场应具备合格的设备和必要的防火装备,同时提醒村民安全用电,拒绝私拉电线以及使用电炉具做饭烧水的行为,在外出前和回家后都应注意切断不必要的电器电源。睡觉时不可在床上吸烟,家中炉灶需要特别看管,尤其是不能将照看炉火的重任交给小孩并且做到人走断火,以最大程度确保安全。同时,面对可能存在的放火破坏分子要警惕小心,一家一旦起火其他邻居要迅速协助扑救,所有人员都有参与灭火救援的责任,且救火时不考虑私人恩怨是非,并倡导所有家庭学习消防安全条例,强化男女老少对于安全防火的认知。
《村民防火公约》适用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全体居民,涵盖所有年龄段人群。无论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村民还是居住在村落范围内的各年龄段人士都应该遵循本规定。它旨在提高村民的防火意识、规范生活习惯从而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火灾的概率,保护乡村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