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作业场所消防管理规定》讲解了气焊、气割操作人员的资质要求,明确未经国家技术考核并取得操作证者不得从事焊、割工作。《焊接作业场所消防管理规定》描述了乙炔气瓶、氧气瓶与明火之间的距离必须不少于10米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米等规范布局。规定强调乙炔软管与氧气软管不可绕在一起,且室内作业时需分区放置。同时要求氧气瓶配备高压、低压气压表,乙炔瓶安装控制回火装置,并定期通过肥皂水检查管线连接是否漏气,严格禁止明火试漏。文档重申了动火审批制度的重要性,在非指定区域开展焊、割活动前需严格执行审批流程,确保符合安全条件。进行焊接切割前,需要清扫场地周边的可燃物以防范火灾风险,尤其是高处焊接作业时,气瓶不能置于焊切区域正下方且要保留适当的安全间距。针对盛装易燃物或有压力的管道及设备,《焊接作业场所消防管理规定》禁止在未清洗或者带压的情况下直接进行焊割操作。并且规定严禁使用损坏焊割工具,焊割管线不得从存在易燃物品的地方穿越,而油脂沾染物需避免和氧气回路接触。工作完成后切断气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还要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防止隐患遗存。此外,夏季作业中注意防止氧气瓶和乙炔瓶受到阳光直射,搬运时也要轻拿轻放。最后强调对于本区域内存放的消防器材妥善保存并对工作人员普及其使用技巧。
《焊接作业场所消防管理规定》适用于制造业中的金属结构加工、造船工业、机械设备维修等相关行业领域内涉及焊接或气割工作的单位。特别是需要在可能存在高温或易燃环境中操作的工种,如电焊工、钳工以及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都需要严格参照此规定执行。它为所有参与焊接、气割工作的专业人员及其所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团队提供了详细的消防安全标准和技术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