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接地安全管理规定讲解了矿井电气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详细阐述了接地系统在矿山环境中的具体应用。该文档指出了矿井内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电缆配件及金属外皮等都应进行接地,确保巷道附近的所有金属结构物与电缆线路也处于可靠接地状态。为了保证电气回路的安全稳定性,特定区域如安装有固定电气设备的硐室需设置局部接地极,并且明确规定铠装电缆需按一定间隔接地并确保接线盒位置也有可靠的接地措施。规定还提出要将各待接地设备和局部接地极串联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连通于主接地极的接地干线网络;同时强调所有电缆的金属护套须确保良好电气连接,构建连续可靠的接地干线。对于无法借助电缆金属外皮接地的情况,则必须铺设独立的接地干线。此外,主接地极应当安设在具备合适水介质条件如矿井水仓或积水坑中,并保证每矿井不得少于两组以确保故障条件下仍有备选路径。对于局部接地极的安置点选择则可更灵活一些,只要不妨碍作业又能保持较低的接触电阻就适宜,而且每个主要组件至最远处的接地位置的总体接地电阻不应超过2欧姆。另外,针对高压系统单相接地电流过大的情况,对地电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超过40伏特为佳。为了保障系统的可靠性,文件指出每隔一年要测试一次接地电阻值,建议选取干旱时期作为测量时机,因为这时期的地下水位较低能获得较为真实的数值。最后,在涉及停电送电和电气检修操作时,务必执行严格的工作票审批流程并且由双人合作操作来避免安全事故。
保护接地安全管理规定适用于矿业领域的电气回路设计、建设和日常维护工作中,特别是一系列地下矿区内的电力设施安装和运维。包括但不限于矿井工程师、电气技术员、以及负责矿井内部电气设备管理、维修的工人和其他相关人员。这份文件提供了必要的指导方针,旨在帮助这些专业工作人员理解并掌握正确的保护接地方法,通过遵守这些安全规程,能够有效防止因电气事故引起的各种风险,从而保障人身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