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充电区安全管理制度》讲解了充电区应具备的安全设施及其具体规范。该制度描述了充电区的独立设立标准,即与其它区域至少隔离三米并维持内部干燥避免积水情况的发生。制度涵盖了对环境安全要求的规定:在区内不能出现抽烟行为和明火设备且须有通风装置确保不是完全密封状态,同时区域内必须设有二十四小时应急照明,并设置明显的安全出口标识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撤离。还提到要远离诸如加油站、气站这些具有易燃易爆性质的地方以免发生意外事故扩散到充电区域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关于用电安全,《制度》详细罗列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比如安装漏电保护设备,对于放置在充电区中的电瓶应当摆放整齐禁止随意堆砌且不要让它们直接触碰地面,也不能用于存储除了电瓶充电之外别的物品,严禁私自更改包括线路、插座和开关在内的任何电路系统部件或者使用多层插线板串联多个设备充电的行为,并且所用的插座应该获得国家 CCC 标准认证。此外还明确了充电员工的工作流程,在每次给电动车充电之前应对电动车的整体安全状况做出确认,同时仔细核查充电器、插座、插头以及线路等是否完好无损可以正常使用从而避免由于电线发热而导致火灾等情况;当完成充电后也要立即断开电源连接。对于消防设施方面,文件指出在充电区域内应当按照每五平方米就配置一台四公斤重的干粉式灭火器材并且配备相应的说明性标志牌。最后是对于电线及其供电给电瓶用以进行充放电操作的连接导线提出了保持表面覆盖完整没有损坏暴露出来的部分且将整个通电线缆抬高至距离地面十厘米以上的硬性要求。而且针对需要拆卸下来分开来进行单独充电的部分电瓶规定只能将其自身放入充电区不可带着电动车整辆车进去充电,以此降低因车身其他元件存在隐患造成的风险。为便于追踪管理充电区域需每日开展日常检测并将相关表单张贴出来公开以便监督,记录内容包括检查人员名单以及具体日期信息按照月度频率归类装订并保存足够长时间达二十四个自然月份以上
《站点充电区安全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类设置了电瓶车或其他类似电器设备充电场所的企业、机构和个体工商户。这些场所可能是电瓶车维修店、电动出租车公司的充电桩场地、快递物流配送点、公共停车场内包含电动车或电动摩托车充电功能的专区等等场景下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它特别有助于那些处于居民区附近的站点,因为在密集的人口环境下任何一处安全隐患都有可能影响到更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有利于大型商业中心、产业园区内的集中式充电区,在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保障人员进出时的消防安全;同样适用于一些公共交通车辆如电动公交车专用充电桩位周边等专业化的场合。本管理制度旨在为上述各类充电区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规则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