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识别记录》讲解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和具体内容。该文档描述了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将其分为三大类,涵盖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以及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涉及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与粉尘、异常气压及辐射等。劳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则强调劳动组织制度不合理、强度过大以及体位不良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生产环境中的隐患涉及自然环境因素与厂房布局不科学等情况。此外,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为粉尘、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其他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情况,并列举了不同类别下具体的职业性危害表现形式,如化学灼伤、噪声聋、职业性白内障等。最后,公司成立了专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小组并制定了具体的识别方法以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查表法等技术方法识别出各个生产车间的具体危险点。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记录》适用于各类存在潜在职业病风险的行业领域,尤其是制造类企业、化工类生产企业以及需要长期暴露于特殊作业环境中的人群。具体来说,这包括机械制造企业中的喷油车间、橡胶车间和平板机车间等特定工作区域的技术工人和管理工作人员。文档特别面向关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相关责任人、现场监督人员,同时也可用于培训企业一线员工提高职业病防范意识,适用于希望通过系统方式了解和管理职业健康问题的企业管理层及安全部门相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