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灯作业现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讲解了喷灯作业在多种情境下的安全规范与措施,包括对易燃可燃物质清理和防护的要求。作业开始前必须将作业区域下方及周围的易燃可燃物进行彻底清理或采用浇湿、隔离等安全方式处理。此外,该文件明确强调了作业结束后的检查重要性,确保无余热引起的火灾风险后方可离开作业区域。规程还特别规定了喷灯火焰与带电导线的距离标准:对于10kV及以下的带电导线要求距离不得少于1.5米,20到35kV之间的为3米,而110kV以上的距离须保持在5米以上,并通过使用石棉布等隔热材料覆盖易燃部位进一步确保安全。针对电话电缆芯线干燥的特殊场景,文件明确了严禁直接用喷灯烘烤的原则,建议改用蜡中去潮的方法并设置必要的三面挡风板以保障熔蜡温度受控且不超过容器容积的3/4,从而避免熔蜡外溢造成安全隐患。另外,当在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场所开展喷灯作业时,需提前规划防火灭火方案并履行相关动火审批流程,同时在现场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设备以便及时扑灭突发火情。
《喷灯作业现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适用于电力维修、电信工程以及工业制造业等需要涉及喷灯使用的企业和作业人员。具体而言,从事电线、电缆、管道保温修复及类似高危工作的员工,特别是那些经常在可能存在易燃可燃气体、液体及其他危险因素场所内作业的技术工人是重点参考人群。这些行业的从业者应当按照规程要求,在开展实际操作之前全面掌握各项细节内容,确保符合规范以避免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