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学灾害与救援体系》讲解了城市化学灾害的形成及其激发因素,并通过案例深入解析了危险化学品泄漏所引发的各类事故。文件还阐述了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如城市的快速扩张使得原本在郊区的化工厂逐渐被包围,人口密集和高楼林立进一步加大了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文章同时提到,液化石油气、汽油等民用危险化学品用量剧增成为新的风险源,而大型化危险品运输则让流动车辆也成为一个潜在的重大灾害源头。此外,战争及恐怖主义事件对化学设施或存储仓库构成直接威胁也被纳入分析范围。例如,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以及北约对南联盟炼油厂的空袭都体现了人为恶意引发灾难的巨大破坏力。随后,在城市化学灾害危险性的部分,内容着重从危险物品种类入手,并且结合统计数据明确了不同物质致灾的特点。对于三种常见危害类型——着火爆炸、中毒与腐蚀,《报告》对比了每种伤害的特性和外部影响因素,其中重点提及中毒和混合型事故带来的严重后果更为显著。
《城市化学灾害与救援体系》适用于公共安全管理部门、危化品生产与储存单位,以及各级政府应急处理机构和专业研究组织参考学习。文件特别适合城市规划和管理方面的决策者使用,以便提前做好化工厂区的安全评估工作并防范相关隐患;同样适合作为公安消防部门开展培训时的基础资料。从事石油化工生产和交通运输业的企业人员也能从中了解到实际案例中的经验教训从而增强自身业务规范。最后,此文献对学术研究方向也有价值,可辅助高校及相关研究院培养具备应急管理思维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