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全人之家! | 帮助中心 安全生产文库,专业安全资料网站,助力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人之家
全部分类
  • 安全课件   操作规程 >
  • 安全管理   安全标准 >
  • 应急预案   事故案例 >
  • 安全教育   安全讲话 >
  • 安全资料   法律规范 >
  • 安全技术   安全视频 >
  • 安全文化   安全常识 >
  • 建筑安全   安全动态 >
  • 安全素材   精品资料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安全人之家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某化工厂氨油分离器爆炸.docx

    • 资源ID:155626       资源大小:12.84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金币     免费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某化工厂氨油分离器爆炸.docx

    某化工厂氨油分离器爆炸1 事故概况2000 年,某化工厂发生了一起氨油分离器爆炸事故。爆炸发生后,首先对爆炸物进行了取样和机械化学实验。该氨油分离器内径 1000 毫米,壁厚 10 毫米,事故发生前锅检所实测壁厚为 9.5 毫米,壳体高 3040 毫米,壳体容积 2.24 立方米。爆炸后壳体炸为 4 块:上筒体炸为两块,其中一条纵向断口目测有明显减薄,该断口相对应的另一侧厚度变化情况与其基本一致。其余断口减薄不明显,测得厚度仍为 9.5 毫米。上封头在封头与筒体环焊缝上侧断裂,下筒体与下封头保持完整,无明显变形。制冷系统三台氨压缩机排气管道断裂,与爆炸的油分离器连接的2199(毫米)总排气管管壁炸开。2 事故原因分析1. 物理超压爆炸可能性分析系统试漏使用 1 号氨压机空气加压试漏。该压缩机装有高压继电器、安全阀,两台冷凝器及 1 台液氨储罐上各装有 1 个安全阀。经查,两台氨冷凝器安全阀下部各连接 1 个截止阀,截止阀处于打开状态。经重新测定,1 个安全阀开启压力为 1.78MPa,冷凝器上另一个安全阀及液氨储罐上的安全阀在油分离器爆炸时损坏,无法测定开启压力;压缩机上的安全阀第一次测定压力为 1.87MPa,第二次、第三次测开启压力均为 1.36MPa(事故前该阀未进行校验) ,经对压缩机高压继电器测试,其电流断开压力为1.77MPa,达到该压力,压缩机会自动停车。安全阀开启压力也未超过油分离器的设计压力。以上测试分析说明不存在物理超压爆炸的可能。2. 低应力爆炸可能性分析经调查了解和查阅有关资料分析比较:该设备出厂质量证明书显示筒体材质为 16MnR, 厚度 9.5 毫米, 材料屈服强度 405MPa, 抗拉强度 585MPa。经取样测试,下筒体屈服强度 465MPa,抗拉强度 565 MPa,延伸率 26%,材料合格。上筒体靠近撕裂部位最小变形处材料屈服强度 545MPa,抗拉强度 575MPa,由于试件长度不够,延伸率未测,材料屈服和强度符合标准。上筒体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与质量证明书提供数据基本一致,材料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测试结论合格。按筒体爆炸前实测壁厚 9.5 毫米,和材料上述三个屈服强度的最低值405MPa 计算, 筒体屈服 (发生塑性变型) 所需的最小压力, 由国标 (GB-150)5-4 式计算得知为 7.62MPa。调查了解设备发生爆炸前系统压力为 1.55MPa。3认定为化学爆炸技术监督局在经过多天的调查鉴定分析后,排除物理超压引起爆炸和低应力破裂,作出化学爆炸的认定。3 事故预防总结作为化学爆炸的三个要素:可燃物(冷冻油) 、助燃物(富氧空气) 、爆炸燃点具备,是导致氨系统爆炸的直接原因。多年来沿用的直接吸入空气打压存在危险因素,在打压过程中是直接吸入的系统外空气,故所观察到压力表、温度计不能真实反映系统定容压缩后的温度,致使达到燃点。加之氨油分离器又无检测仪表,故形成了对最危险部位氨油分离器(容量大,蓄热、蓄氧大,油含量大)检测失控,系统油污又没有清除干净,从而导致了事故发生。同时,在现有冷库中装设新系统、新设备时,试压必须与旧系统、旧设备严格分开单独进行。这样可保证安全,又便于定压检查。

    注意事项

    本文(某化工厂氨油分离器爆炸.docx)为本站会员(一***)主动上传,安全人之家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安全人之家(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VIP会员
    加入vip,免费下载文档!
    微信客服
    服务号
    意见反馈
    点击发送邮件给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