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乙烯单体储槽排净放液管口着火事故》讲解了2005年10月发生的一起氯乙烯单体储槽排净放液管口着火的事故及其后续分析和防范措施。此次事故发生在氯乙烯单体储槽排净放液管口,过火范围达40平方米,导致1名操作工轻度烧伤。通过对事故发生过程的回顾,明确了当班操作工在排液过程中由于操作时间较长,周围环境中二氯乙烷和氯乙烯气体浓度较高,加上排液和气体流速过快,导致静电打火进而引发火灾。事故原因可归结为缺乏有效的静电防护措施以及气体泄漏未能有效控制。针对该问题,《氯乙烯单体储槽排净放液管口着火事故》描述了两方面的事故防范措施:第一,在设备上加装静电接地保护装置,减少静电积聚并确保及时导走可能产生危险的静电;第二,改进工艺流程,增设专用罐收集二氯乙烷残液,避免排放过多有害气体到空气中,从源头减少危险性,以此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氯乙烯单体储槽排净放液管口着火事故》适用于化工行业的生产和安全管理相关人员,特别是涉及氯乙烯和二氯乙烷等易燃气体存储、使用及排放的岗位人员。这一资料对从事化学品储运、设备管理和日常巡检的技术员、操作工以及安全管理人员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此外,也可作为企业内部培训案例,帮助员工深入了解静电防火的重要性及防范措施,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和事故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