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拉”号油轮温控装置失灵事故》讲解了1996年7月22日一起涉及石油沥青的事故处理全过程。文章描述了当时“米哈拉”轮在高温条件下进行预热作业导致温控装置失灵的具体情况,由于船方缺乏有效应急措施,致使沥青过热气化冒出大量烟雾并险酿火灾。消防人员迅速响应并使用喷水冷却法控制温度,最终防止明火的发生和灾情扩大。尽管消防用水成功扑灭险情,但过量水流造成了舱底积水和部分沥青外溢到副机房,腐蚀两台辅助发动机,同时引发船体倾斜问题。通过对该起事故分析,文件还强调沥青作为可燃物的基本物理特性,指出其遇高温易溶解并气化的危险性以及火灾隐患,明确了施救过程中存在的多个不足,包括语言沟通障碍、指挥系统紊乱及处置方法不当等问题,并从科学灭火方法和船舶稳性知识等方面总结经验教训。
《“米哈拉”号油轮温控装置失灵事故》适用于油轮航运企业、码头装卸管理人员、港口防火安全管理团队、专业消防队员特别是水上消防支队等群体。此外也适合对石油沥青类可燃物品运输储存具有安全管理责任的相关从业者和研究人员阅读学习。尤其对于涉及国际货运业务的企业而言,在多国间往来频繁的情况下,需要特别关注不同国家工作人员间的语言沟通能力培训。与此同时,各级指挥协调部门要强化联合行动中的统一调度能力培养,从而更有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水上船舶火灾等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