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工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讲解了电焊工作中存在的多种危害及其相应的预防措施。作业时不穿戴专门防护用品容易造成电弧烧伤,强调防护用具配戴齐全和保持安全距离的重要性。文中指出电焊机无可靠接地或措施不当、焊把线与回路零线没有双线到位、焊把线绝缘老化或接头过多以及合闸操作不规范均会造成触电风险,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方法,如确保电焊机接好地线、做到双线到位、使用合格的焊把线和规范推闸刀开关动作等。对于换焊条时的操作不规范,文章提倡正确的身体姿势和佩戴防护镜来避免伤害。擅自接触维修电气设备带来的触电风险,提醒工人不要自行处理。线圈受潮或雨淋后继续使用的隐患,要求检修后再用。电源线超过3米且拖在地上可能引发电线着火,应控制长度并避免拖地。作业点周围存在可燃物、通风不良场所施焊、潮湿区域施焊都可能导致起火、中毒或触电,分别给出了清理可燃物、安装排风设备、不在雷雨天气露天焊接等防范手段。在金属容器内作业时,未设置绝缘垫、通风设施或监护人,以及进行仰、卧、坐焊时缺乏防护措施,都会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强调必须采取相应保护措施。高空作业时未系安全带或遇大风不停止作业,容易摔伤,需要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作业后未检查现场即离开,有火灾隐患,需关断电源并确认安全。此外,还提到了焊割作业产生的噪声对听力的影响及井下烧焊的安全管理,同样给出了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和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等建议。
《电焊工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适用于所有涉及电焊工作的企业和个人,特别是建筑施工、制造业、船舶制造、汽车修理等行业中的电焊工。该文档旨在帮助电焊从业人员了解自身工作环境中潜在的危害因素,掌握必要的预防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对文中提到的各种危险场景及应对策略的学习,各类电焊工可以更好地保障自身安全,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