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用电危险源识别与控制》讲解了办公室内私拉电线、现场缺乏专业电工等多方面关于临时用电的潜在危险。文中详细描述了接触带电导体或带电体连通的金属物体以及未按要求使用安全电压和保护零线混接等具体危险情况,同时指出了外电设施设备间距离不足且防护措施不合规的问题。文档还提及配电不符合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的要求,用其他金属丝代替熔丝等违规行为,并强调在高低压线路下施工或堆放材料时存在的风险。此外,文中列出了电气设备不带电部分未做保护接零、施工现场电力系统违规操作、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培训上岗、维修保养时未切断电源或无人监护等情况。针对这些危险源,《临时用电危险源识别与控制》提出要严格执行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确保用电线路架设符合三相五线制标准,并要求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文中强调必须由专业电工进行线路的接拆工作,确保漏电保护器灵敏有效,机具操作人员应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建立并执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针对生产中重视生产而轻视安全的现象,如法制意识淡薄、现场无电气专业技术人员等问题,《临时用电危险源识别与控制》提倡加强法制教育和员工安全教育,配齐专业技术人员和持证专职电工,完善管理网络并更新用电设施。针对无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的情况,文件指出需建立健全临时用电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制定施工用电安全技术措施。对于检查验收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如不进行检查验收或试运行时间短等,文中建议必须严格验收合格后才能试运行,并规定验收记录数据量化,责任人签字确认,不合格电气设备必须整改复查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针对不执行定期检查测试制度的问题,文中强调要制定定期检查测试制度,专人负责每周对接地电阻、绝缘电阻、漏电保护器进行测试。对于技术交底不清的问题,文中提到要制定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编制详细交底内容,并保证有书面记录且双方签字。最后,对于无安全技术措施的问题,如无接地或接零系统、母线不涂色漆、缺少电气保护装置等,《临时用电危险源识别与控制》提出了具体的防止措施,包括正确安装电器和接线。
《临时用电危险源识别与控制》适用于建筑施工企业、工厂以及其他需要进行临时用电的场所。该文档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电工及所有涉及临时用电操作的工作人员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无论是大型建筑工程还是小型改造项目,只要涉及到临时用电,都应参考此文档以确保用电安全。它不仅帮助相关从业人员了解可能存在的用电危险,还提供了预防和控制这些危险的具体方法,从而保障施工过程中的人员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