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讲解了系统性地识别企业生产过程中潜在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方法,旨在提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文章指出,通过全面而有序的识别过程,可以针对不同方面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文中详细阐述了从厂址选择开始,分析工程地质、地形地貌等条件的重要性;接着描述了总平面布置需要考虑的功能分区、防火间距等内容,确保设施布局合理。对于道路及运输环节,则强调运输、装卸以及疏散等方面的安全考量。在建构筑物部分,针对厂房和库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设计等要素进行了说明。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被细分为六个方面,包括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因素的设计考量、预防性技术措施的应用以及设置安全警示装置等。生产设备与装置方面,对不同类型设备如工艺设备、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具体分析,特别是高温、高压、振动等特殊工况下的安全隐患。作业环境识别关注毒物、噪声、粉尘等有害因素的存在部位,安全管理措施则涵盖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制定、应急预案等多方面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适用于各类工业企业,尤其是涉及高风险生产活动的企业,如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等行业。这些企业在新建、改建或扩建项目时,需要严格按照文中所述方法进行全面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以确保项目的安全性。同时,也适用于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企业进行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帮助企业发现现有生产流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此外,该文档还为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有助于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准确识别各类危险有害因素,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