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氧车间作业场所危害因素分析》讲解了制氧车间内可能存在的八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触电、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灼烫(冻)、高处坠落、窒息性中毒、物体打击以及噪声及振动。对于触电事故,文档指出低压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接地系统缺陷等可能导致作业人员触电;同时,主厂房和主控机房的起重机电源滑线封闭不良也可能造成此类事故。在机械伤害方面,空气压缩机、空气膨胀机等设备若防护装置存在缺陷或检修后未重新安装防护罩,将对作业人员构成威胁。关于起重伤害,文中提到起重机起重量超载、安全保护装置配置不全等问题,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灼烫(冻)主要源于深冷法工艺过程中的低温液体、气体接触,或因高温设备隔热材料破损导致的烫伤。高处坠落风险存在于作业人员于高处操作平台进行生产操作时,特别是当平台、钢梯及防护栏杆出现损坏锈蚀情况。窒息性中毒则涉及氩、氮气等惰性气体大量排入室内造成的缺氧环境。此外,物体打击可能由于检修过程中金属工具使用不当引发。最后,噪声及振动来自车间内的压缩机、风机和泵等设备,这些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会对作业人员造成职业危害。
《制氧车间作业场所危害因素分析》适用于从事制氧车间相关工作的各类人员,尤其是直接参与日常操作、维护检修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该文档为他们提供了详细的潜在风险提示,有助于提高其安全意识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于新入职员工来说,这是一份重要的培训资料,帮助他们快速了解工作环境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同时,它也适用于企业安全管理团队,为其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供依据,确保所有员工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下作业。此外,该文档同样适用于政府监管部门,作为评估制氧车间安全生产状况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