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价款调整问题研究》讲解了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进行价款调整的关键原则和依据。该文档详细探讨了价款调整处理依据,指出合同优先是基本原则,即合同中有明确条款约定时以合同为准;若无,则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处理。针对不同合同类型,可调价范围有所差异。对于风险分担,明确了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风险、工程量增减超过一定比例、法律法规变化引发的风险及不可抗力等具体情形下的责任分配。例如,发包人需承担材料价格5%以外、施工机械使用费10%以外的波动风险以及超出10%的工程量增减风险。承包方则承担自身技术管理风险、5%以内材料价格波动风险、10%以内施工机械使用费波动风险及10%以内工程量增减风险。此外,文档还强调了08清单计价规范对风险内容及其范围的规定,指出不应采用无限风险或类似表述。同时,详细列出了可能引起价款调整的因素,包括工程量变化、法律法规政策变化、图纸与清单不符、不可抗力、漏项或新增项、物价波动等,并提供了这些因素对价款调整的具体传导分析。特别针对基准日期之后法律法规变化引起的价款调整进行了深入讨论,指出了各法规的具体规定,如13版清单计价规范中关于招标和非招标工程基准日的规定。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价款调整问题研究》适用于建筑工程领域的业主方、承包商、造价工程师及相关从业人员。尤其对于参与工程招投标活动、签订建设工程合同的各方而言,本文档提供的指导至关重要。它帮助相关人员理解如何根据合同类型合理界定价款调整范围,掌握因市场价格波动、工程量变化、法律法规更新等因素导致的成本变动处理方法,从而确保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促进合同双方权益的平衡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