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辨识常用标准》讲解了进行危害辨识时所参照的国家标准CBT1381692生产过程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该标准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六类。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涵盖了从设备设施缺陷到信号标志缺陷等多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强度不足、防护不当、电危害、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明火、温度极端物质、粉尘气溶胶以及作业环境不良等问题。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则主要涉及易燃易爆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腐蚀性物质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关注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传染病媒介物及致害动植物等。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聚焦于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如情绪冒险紧张等状况。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指出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等情况。此外还有其他未具体分类但实际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这些内容旨在为具体工作中的危害因素辨识提供全面指导,确保在分析过程中能够涵盖所有可能的危害类型。
《危害辨识常用标准》适用于各类工业生产企业,特别是那些存在复杂生产工艺流程和潜在风险较高的行业领域。这不仅包括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等传统制造业,也适用于建筑施工、矿山开采等行业。对于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一线操作工人以及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人员来说,该标准提供了详细的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有助于他们依据实际情况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和评估,从而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和企业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