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引发的滑坡》讲解了我国地形地貌特点以及这些地区在地震发生时容易产生的次生灾害,主要是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文章说明滑坡是指斜坡上的不稳定土体或岩体在重力或地震力作用下的下滑过程,崩塌则是滑坡的一种特殊情况;泥石流由饱含水、泥、沙等成分形成的洪流,在地震时大量暴发。该文分析地震引发滑坡、泥石流的多种关联因素,包括与震级的关系,高震级引发更大范围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区分不同类型的地震中,“震群型”相对“主震—余震型”对这些次生灾害的影响更为显著;指出地震造成的此类灾害规模巨大、形成速度快、影响时间长且有反复性。另外,《地震引发的滑坡》还提供了在滑坡及泥石流发生时,人员应采用的具体避险措施。
《地震引发的滑坡》适用于我国多山地带居民及建设者群体,包括山区农民、城镇居民、建筑施工人员、地质研究人员等,尤其适合处在地震带和地质结构不稳定的区域内的工作者、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其内容对防灾减灾部门如地震应急管理局等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公众宣传也具有参考价值。了解这类自然灾害的特点和防范对策有助于减少地震次生灾害带来的人命伤亡和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