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危险源》讲解了危险源的定义、分类及其与事故之间的关系。该内容指出,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是其组合。根据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危险源被划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第一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以及可能失控导致能量释放的装置等,如发电机、变压器、油罐、带电导体等。第二类危险源则涉及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的问题,例如人的失误、物的故障、不良的作业环境及管理缺陷。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且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而第二类危险源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一起事故的发生往往是这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老虎和未上锁笼子的例子形象地说明了两类危险源的关系,并引用司马迁史记中关于预防危险于未萌的观点作为结束语。
《什么是危险源》适用于各类生产制造企业、建筑施工场地、化工企业以及其他存在潜在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它为安全管理工作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识别和评估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源,进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理解这两类危险源有助于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因人为因素或管理疏漏造成的安全隐患。此外,该内容也适用于安全生产培训课程,帮助新入职员工快速了解安全生产的基本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