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消毒剂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指南》讲解了多种常用消毒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范。该指南详细描述了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环氧乙烷和臭氧等六种主要消毒剂的具体特性,包括物理化学性质、健康危害以及环境影响。对于过氧乙酸而言,文档介绍了它的别名(过乙酸、过酸酸)及其英文名称(Peractic acid;peroxyacetic acid),强调其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严格密封,并且要远离火源和热源。针对二氧化氯,指出它是一种高效但不稳定的消毒剂,必须在特定条件下制备并即时使用。对于过氧化氢,说明了其浓度不同用途各异,高浓度时具有爆炸风险。关于次氯酸钠,阐述了其作为常见含氯消毒剂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避免与酸类物质混用以免产生有毒气体。对环氧乙烷,特别提到它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在低温低压下进行灭菌处理时需格外谨慎。最后,针对臭氧,解释了它强大的杀菌能力同时也有一定毒性,因此需要控制好浓度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使用。
《用于制造消毒剂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指南》适用于涉及上述六种消毒剂生产、储存、运输及使用的各类企业,尤其是制药、化工、医疗卫生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阅读本指南了解如何正确地处理相关化学品,确保自身安全以及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此外,监管部门也可以依据此指南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