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公司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讲解了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要求和具体实施细节。文中明确了动火作业的定义,包括焊接、切割、喷灯使用、明火取暖等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操作,并详细描述了动火作业的分类标准,将动火作业分为一级和二级,对不同级别的动火范围进行了严格界定。文中强调了动火作业许可证制度的重要性,规定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动火作业时,应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且必须由属地领导审批。此外,还强调了动火前的风险评估、系统隔离措施以及可燃气体检测的具体操作规范。例如,在动火施工区域设置警戒,确保无关人员或车辆无法进入;与动火点相连的管线需可靠隔离、封堵或拆除处理;并明确规定了距离动火点一定范围内不得有易燃物质泄漏的要求。文件还提及了动火作业过程中需要编制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应对。同时,对储存氧气的容器、管道、设备的隔绝及置换要求也进行了说明,以确保系统氧含量在安全范围内。
《石油化工公司动火作业安全管理》适用于石油化工公司全体员工、合同工及承包商在生产或施工作业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的场合。该文档不仅为这些人员提供了详细的动火作业安全指导,还特别强调了程序(规程)未涵盖到的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临时作业。这包括但不限于化验室、专门的维修场所、锅炉及焚烧炉等非固定场所内的动火活动。通过明确职责分工,从公司HSE委员会到普通员工,确保每个层级都能有效执行动火作业管理程序,保障作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