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车间的安全管理制度》讲解了炉工、混砂工、造型工和合箱工四个主要岗位的具体安全操作规程。对于炉工,文件强调了从穿戴劳保用品到设备启动前的检查,熔炼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出炉、倒钢水等关键步骤的安全要求。它详细列出了熔炼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一系列规则,如确保足够的下料量、使用绝缘物站立以防止触电风险、注意金属融化时的操作避免喷溅等,并特别强调了熔炼结束后的维护工作,包括清理炉内残留钢水及对炉衬的检查与修补。针对混砂工,该制度描述了进入工作岗位前需穿戴劳保用品,作业开始前对混砂机进行空载运转检查以确保机器正常运作,控制石英砂装入量不超过最大核载的10%,黏结剂加入量控制在3.5-4.5之间,根据气候适当调节混制时间,保证面砂和背砂分开堆放且距离不小于1米,严禁手或工具进入运转中的机盆。关于造型工,此制度阐述了在造型前要检查木模及相关附件是否完好无损,按照工艺要求放置木模并用面砂覆盖其表面,捣砂时应先处理吃砂量小的位置再整体捣实,扎吹气孔时要注意位置合理分布以确保固化效果,起模时要轻柔操作避免损坏木模,对砂型的平整度和缺陷修补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对于合箱工,该制度规定了合箱前需清理铸型浮砂,确认无批缝后再进行合箱。
《铸造车间的安全管理制度》适用于铸造行业的各类企业,特别是拥有炉工、混砂工、造型工和合箱工这些特定工种的生产场所。无论是大型铸造厂还是小型铸造车间,只要涉及上述工种的作业活动,都应严格遵循本制度中所列出的各项安全操作规程。该制度旨在为铸造车间内的工作人员提供明确的行为准则,确保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个人安全和生产安全,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此外,它也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有力依据,有助于推动整个铸造行业向更安全、更规范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