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割)防爆技术措施》讲解了电焊(割)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防爆技术措施。电焊爆炸事故的原因包括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点火源如火花、熔融金属和熔渣颗粒,以及电焊设备和线路的危险温度,例如短路或超负荷导致的过热;还有作业环境中的易燃易爆物质,像未清洗的油罐、带气的锅炉等。文中详细描述了预防此类事故的技术手段,要求在焊接与切割工作点周围10米范围内撤离所有可燃易爆物品,并对布设有隔热保温等可燃材料的设备采取特别的安全措施。室内作业时强调通风良好,多点焊接或混合作业时设置防护屏,在特定场所如油库内严禁电焊作业。焊接管道前需确保两端畅通无阻,作业前检查内部是否存在可燃气体或其他易燃易爆物。文章还提到要定期检查电焊机及电缆的绝缘状况,正确连接电焊回路地线,对于使用过液体燃料的容器必须彻底清除残余燃料才能进行焊接。此外,针对焊割动火,提出了置换动火和带压动火两种情况下的具体防爆措施。置换动火通过惰性介质置换将容器内的可燃物含量降至安全水平,严格控制可燃物含量并确保含氧量符合标准,同时对容器清洗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进行了说明。带压动火则注重控制氧含量,保持系统正压,确保动火点周围可燃气体含量处于安全范围。
《电焊(割)防爆技术措施》适用于从事电焊(割)作业的相关行业,尤其是涉及易燃易爆环境的企业单位,如石油化工企业、冶金企业、船舶制造企业等。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文件中的规定执行防爆措施,以防止电焊(割)作业引发的爆炸事故。此文档也适用于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作为监督和指导企业落实电焊(割)防爆工作的依据。它为确保电焊(割)作业现场的安全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