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图解》讲解了输电带电作业中安全距离的重要性及其确定方法,详细介绍了绝缘介质的分类和特性。文中区分了自恢复绝缘与非自恢复绝缘,空气属于前者,在破坏性放电后能完全恢复绝缘性能;环氧玻璃纤维材料等则为后者,一旦击穿难以恢复。文档重点阐述了带电作业中可能发生的三种放电途径:通过空气、绝缘工具及绝缘子,并针对这三种情况提出了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具体规定,包括最小安全距离、最小组合间隙、有效绝缘长度以及最少良好绝缘子片数。对于不同海拔高度下的安全距离值进行了具体说明,如500米以下取3.2米,500至1000米取3.4米。同时对最短绝缘有效长度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强调这是设计和使用绝缘工具的重要技术指标,计算时需扣除金属部件尺寸。在良好绝缘子个数方面,文档指出其重要性在于维持整串绝缘的干闪电压裕度,确保在最大过电压下不发生闪络,并且给出了各电压等级下更换或作业时的良好绝缘子片数标准。最后,强调了作业前检测绝缘子状态的重要性,以确保符合规定的良好片数。
《输电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图解》适用于输电带电作业人员,特别是那些需要在高压环境下进行带电检修、维护工作的电力工作人员。该文档旨在为一线操作人员提供科学合理的安全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并掌握不同作业条件下所需的安全距离和技术要求,从而有效预防电气事故的发生。它同样适用于供电局、电力公司等相关企业的安全管理培训课程,作为培训教材的一部分,帮助新入职员工快速熟悉带电作业的安全规范。此外,该文档也可供电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以便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带电作业的安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