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振动标准》讲解了针对已安装及正在运行设备的评价和维护标准,而非专门针对新设备或大修后设备设立标准。文章阐述设备种类、安装方式和驱动形式对振动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并强调该方法适用于转速在500到600,000 rpm范围内的各类旋转机械设备。文中明确提到为了获取准确可靠的轴承振动速度与加速度测量数据,应确保测点尽可能靠近目标位置。对于已经装备隔振措施的装置则提出了调整报警阈值的需求。同时,指出电机设定的预警限值得以用于其它相似类型的设施除非存在特定情况下的特殊规定。文档中将设备状况分为平稳与报警两类进行详细论述。在平稳阶段,需定期进行频谱检查形成基准特性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而当设备进入报警状态时,必须启动预防性维修程序深入调查故障根源并依据分析结论实施必要的停机维护举措来避免可能的灾难性后果发生。文中反复强调在缺乏历史参考的前提下,表格提供的指导信息对于规划维修有着重要作用,同时提醒忽视这一建议强行使用高风险振动水平运行机器将会带来严重的损失风险。此外,《设备振动标准》提及建立完全客观精确的振动评判尺度并不现实,但预防式检修理念的核心是早期识别隐患并有效处置问题。
《设备振动标准》适用于广泛范围的旋转机械设备管理领域,如化工、电力、制造业等涉及使用大量旋转机械如风机、泵类的企业机构。特别适合关注设备健康管理和预防性维修计划的技术人员、工程师以及生产管理人员阅读参考。它帮助使用者通过有效的振动监测手段来评估设备的实际健康状况,制定科学合理并且具有前瞻性的保养方案,防止意外事件发生的同时也延长了资产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