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水分的各种基要概念》讲解了水分是煤炭在生产和贸易过程中的重要属性。褐煤拥有最高的水分含量,无烟煤则最低,而烟煤介于其间。对于水分概念的多样性及相互混淆的问题也进行了澄清,指出了多个相关名词:全水分、收到基水分、外水、内水、空气干燥基水分、分析水、最高内在水、平衡水以及结晶水的概念与差异。
关于“全水分”,代表符号为Mt,它包含所有形式的煤中水分,是内水和外水之总和。同时文档对全水分与特指特定状态下煤炭全水分的收到基水分(Mar)之间的异同做了细致比较。当讨论到不同种类的水,说明了外水(或游离水),指的是存在于煤粒外部表面及其非毛细孔结构内部可蒸发的水分,测量方式为在低热温度干燥后获得的数据。相对应的,“内水”,即煤颗粒自身内部的微观空间中留存的水分,测量方式为将试样置于更高温度环境中烘干计算出的百分比减重值。针对测定煤样的水分还介绍了一种方法—空气干燥基水分(即过去常称为的一般分析试样水分),主要用来测量小于 0.2 毫米的细小煤炭试样的水分含量。文档里亦提到,对于某些特殊的国家和地区而言,“最高内在水”等同于平衡水,意味着毛细孔被完全饱和所吸附住的内部固有水分。最后,讲解了结晶水的概念,这是一种化学键连接着矿物成分,并以经验公式求解来估量的存在形式,难以通过普通的实验室设备直接测量得到其准确数值,通常需要极高的温度才能驱逐出去。此文献通过对上述水分定义的专业阐述与区分,为理解和运用相关指标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从而有利于保证煤炭的质量控制以及后续的应用评估工作。
《煤水分的各种基要概念》适用于煤炭科研工作者、技术人员、质量检测工程师及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学生。该文件旨在帮助理解并精确使用各类与煤样中所含不同形式水分有关的专业词汇与定义。尤其适合那些涉及煤炭品质分析、进出口贸易质量检验、电厂用煤管理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人员参考。通过准确理解和把握各种水分指标的区别及其意义,确保能够有效开展煤样的取样、储存和应用,并支持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