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与气瓶》讲解了压力容器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该文件首先定义了压力容器为所有密闭容器,两侧存在一定压力差的容器,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压力锅、煤气罐和保温瓶,在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压力容器则包括储罐、槽车甚至潜艇等,并指出了本文中提及的压力容器特指那些可能引起事故、需要专门监督且必须按照规范制造和使用的一类容器。该文件明确了我国对这类容器的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管制范围内的具体参数: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1兆帕、内直径至少0.15米(或非圆形截面的最大尺寸)、并且容积不少于0.025立方米的设备,如果盛装介质是气体、液化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标准沸点液体的容器都需接受安全监管。同时,该文还详细列明了按不同条件分类的方式。首先是按照压力进行划分——分为低压、中压、高压和超高压四种类型,对应的压力量分别为不超过1.6兆帕、介于1.6至10兆帕之间、在10到100兆帕以及超过100兆帕的等级。再者依据容器功能用途进行了细分,反应压力容器(如反应釜)、换热容器(余热锅炉等)、分离容器(过滤器等)和储存容器(例如各种储存罐)。国家相关部门依据多种风险因素将这些容器分为一类至三类不等以确定其安全管理级别。此外,《压力容器与气瓶》强调了压力容器固有的高能量存储特性带来的潜在危害性。特别是含有高度可压缩性的气体时,一旦发生泄漏或爆炸,则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比相同情况下液体造成的损害大上数千乃至数万倍之多。因此,文章分析了影响容器潜在危害的关键要素——即所承载的工作压力、容器自身体积、所容纳介质属性等对于容器整体安全性的影响,并列举了一些实验室中使用高温高压环境的仪器,例如高压反应釜、高温自蔓延反应炉等作为实际案例补充说明以上理论部分的内容。接着介绍了一项重要的防护装备:安全阀。安全阀作为保护容器防止因过量加压而受损的一种装置,被描述为可以自动响应过高压力的泄压部件,尽管存在密封性和延迟开启的问题,但它依然是确保容器操作人员安全的重要屏障。
《压力容器与气瓶》适用于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科研机构以及其他所有涉及高温高压作业环境下设计、生产和运营相关压力容器的专业领域。无论是大型企业中的生产管理人员,还是中小型工厂的操作工人,亦或是科研院所的研发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中都将面临与压力容器接触或者间接关联的风险。由于文件详细涵盖了从基础理论知识到实用安全措施方面的信息,它不仅能够帮助上述专业人士深入了解各类容器的工作原理,还可以协助其评估和降低使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对于负责安全事务的管理者及一线工作人员来说,文档中关于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种类的压力容器及配套的安全附件等内容尤为关键,这有助于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减少因事故导致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