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作业安全隐患图》讲解了动火作业中存在的多种安全隐患和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涵盖设备安全、材料标识、安全防护措施、使用维护及作业环境要求等多个方面。文档描述了在进行气体焊接与切割过程中存在的软管颜色标记问题,强调了乙炔和其他可燃性气体使用的软管为红色,而氧气应为蓝色,并依据GB/T 2550-2016第10.2条明确了软管颜色的重要性,以及石油化工建设中输送氧气与乙炔的胶管颜色区分的要求。它指出老化或错误颜色标志的橡胶软管是不安全的;提及压力表故障对设备安全性的潜在威胁;介绍了放置间距不足的氧乙炔瓶可能引发爆炸,规定间距不小于5米,与操作区域不小于10米。对于气瓶的安全处置也有详细说明,比如气瓶直立稳固存放避免倾倒,严禁滚动移动气瓶等操作行为,且避免在烈日下直接照射以确保稳定性能。此外,在动火现场用电布置不当可能导致触电火灾的风险也被列出,例如电缆线路敷设不合理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几率。个人防护用品如护目镜等的重要性也受到强调,特别是从事打磨等会产生飞溅物质的工作时,工人须佩戴防护眼镜以防止伤害。电气设施未适当接地或通风不良同样被视为重大隐患,文件提到配电箱及电器金属外壳应通过可靠的接地处理以减少短路电流对人体的潜在危害。针对焊接作业中易忽略的细节,诸如二次线接头、裸露导电部分无保护装置等,都一一指出了正确的做法。总之,通过列举实际工作场景中存在的种种风险,《现场作业安全隐患图》提供了全面的安全标准,有助于引导各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现场作业安全隐患图》适用于建筑施工场地、化工生产单位及其他涉及动火作业场所的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特别是那些经常接触电焊、气焊与割炬设备的人群。它不仅面向施工现场的专业安全监管人员和监理工程师,也是所有承担临时性、特殊性和高危类工程活动的相关人员的学习资料。该文档能够帮助不同层次的操作人员了解如何识别日常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并依照最新国家标准采取相应预防控制策略。这些知识和指导对保证作业安全、保障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