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安全知识》讲解了静电的基本概念和其产生原理。静电作为一种带电现象由物质的物理结构决定,它包括原子核和其周围带负电的电子层构成,在不同物体之间接触与分离时引发正负电荷分离形成静电。该文档阐述了几种常见静电产生源例如塑料地板、各种材质制成的椅子以及化学合成纤维衣物,并揭示因物质运动和摩擦而产生静电的情况。文中指出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对静电有明显影响,特别是在较低相对湿度的情况下易于造成严重的静电积聚。文章提及冬季因地板摩擦可能使身体带上高电压静电,并解释了日常生活中人们感知不到低于2000V的静电这一误区,还说明了即使无直接火花也可能导致半导体损坏的问题。文中列举具体事故案例显示装油罐作业过程中不当操作或着衣选择不当均能引发电解性火灾;强调湿度控制在预防此类事故的关键作用。为了消除危险并提高作业区域安全性,《防静电安全知识》介绍了一系列针对不同类型作业活动所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采用抗静电材料、适当增加环境湿度以及实施接地装置等方法来有效释放静电。
《防静电安全知识》适用于所有涉及易受静电危害行业的从业人员及企业管理层,如化工品制造和储存单位、电子产品生产和装配流水线、汽油加油站以及任何需要操作导电材料的工作环境下的员工。这份文件为这些行业人员提供必要的防静电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应对静电潜在风险的具体手段,有助于相关人员理解并遵守相关操作规范,避免因忽视或错误处置静电问题而引起的财产损失和个人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