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热害及防冶技术》讲解了矿井高温成因以及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危害,从多个维度剖析导致矿井内温度升高的热源。该文件指出地热、机电设备运转释放热、煤矸石放热以及空气压差造成的热量是矿井热害的主要成因。为了确保工人健康和安全,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被严格限制在26度以内,机电硐室空气温度不超过30度;超过规定值将要求停止作业,并进行全面测试以确定高温的具体参数。热害不仅影响着矿工的身体健康,例如引发水盐代谢紊乱、体温调节困难等问题,更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有着极大的威胁。文章强调高温环境下工作的矿工更容易产生疲劳,这是诱发事故的一大隐患。关于监测与防治方法,《矿井热害及防冶技术》提到对于原始岩石温度和其他关键地点温度的测量采用两种不同孔径的测温法——深孔与浅孔来完成基础数据获取。这些数据显示了热害区域分布,并依此对不同地温梯度下热害等级进行分类划分。根据热害等级的不同,《矿井热害及防冶技术》列举了应对策略和技术手段。其中包含了采矿优化通风体系、避开局部高热区域等传统方法和现代的人工制冷系统,如集中式地面与地下制冷降温系统、局部移动式的降温机组。每种系统的适应性和实施方式均做了详细解释,为矿井的降温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
《矿井热害及防冶技术》适用于所有从事煤矿行业的企业和员工,特别是位于具有潜在热害风险矿井的一线工作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对于那些面临高温问题的企业管理层来说,本指南可作为制定科学有效的矿井降温规划及安全政策的基础资料。同时,对于参与矿山设计规划的专业人士而言,此文档有助于深入了解如何通过工程措施有效降低矿井内部高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改善矿工工作环境质量和提升整个生产环节的安全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