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行为科学在反习惯性违章中的作用》讲解了通过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对习惯性违章行为的理解及应对策略。文中借用一个小和尚的故事引出,习惯性违章是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且坚持固守不良作业方式的行为,在生产过程中这种不安全行为往往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约70%至80%的人为误操作事故都与其直接相关。文章分析了其对企业正常运营的危害,并将反习惯性违章定义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文深入探讨了习惯性违章行为的特点,包括麻痹性和顽固性等。文中通过温水煮蛙实验类比阐述了麻痹性特点,表明初期看似无害的违章行为会在长时间后造成严重后果;以施工现场戴安全帽和正确使用劳保用品的例子强调顽固性。继承性和排他性也在文中有体现,前者指不良作业方式从老师傅那传承下来,后者表现为有习惯性违章的员工拒绝接受新方法。对于习惯性违章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剖析,列举如麻痹心理和缺乏安全知识导致不经意违章两种情况,揭示人们因思想活动上的问题而发生违章行为。
《安全行为科学在反习惯性违章中的作用》适用于各个工业企业特别是存在高风险操作环节的企业。它为所有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和实施具体生产工作的人员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无论是一线工人还是中高层安全管理干部都能够从中受益。企业通过理解和掌握文中所述理念和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因习惯性违章而导致的生产事故,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平稳与安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