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硝系统氨逃逸分析仪测量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案.docx
-
资源ID:283844
资源大小:21.4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金币
免费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脱硝系统氨逃逸分析仪测量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案.docx
《脱硝系统氨逃逸分析仪测量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案》讲解了火电厂脱硝系统氨逃逸测量的背景、两种常见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各自面临的技术难题。该文指出从2006年起,随着环保标准的提高,国内燃煤发电机组逐步配备脱硝装置以限制氮氧化物排放,但因早期采用粗放式的运行方式,经常导致过量喷氨的问题。氨逃逸不仅会造成空预器腐蚀堵塞和催化剂失活等负面效应,同时也带来了成本上的浪费。为了准确掌握实际的氨逃逸情况,《标题》描述了氨逃逸分析仪所依赖的两类核心技术——激光光谱测量与化学发光法的工作机理。前者利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进行检测,后者的测量原理涉及三个不同的转化通道用于最终测定NH3含量。同时,文章探讨了每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形式(例如原位式安装测量法和抽取冷凝测量法),并深入剖析二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障碍如粉尘干扰、烟气流态复杂对精确性的破坏等,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以此提升仪器工作的稳定性与精度。
《脱硝系统氨逃逸分析仪测量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案》适用于火电行业,尤其是已经装备或计划部署氨逃逸分析仪的燃煤电站。该文档有助于相关设备的操作人员理解当前使用的两种主流氨逃逸监测手段——激光光谱测量技术和化学发光法,在设备选择上能够提供专业参考;对于维护技术人员而言,则可以依据文档中的案例和技术解析改进日常维保流程和故障排查思路;此外,负责环境保护和能源政策执行的部门也能从中了解到现有技术的瓶颈及其应对措施,以便更加合理地设定监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