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讲解了针对各类有害作业环境制定的具体防治办法及实施细则。文档指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的目的在于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实现企业健康稳定发展。适用范围覆盖了从事与粉尘、电气焊等多种有毒有害作业接触的各项目部。职业病的防治需坚持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方针。具体列举了六大类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包括生产性粉尘引起的矩肺病、缺氧和一氧化碳导致的窒息与中毒、有机溶剂引发的急性中毒风险、焊接产生的金属烟雾带来的慢性中毒问题、噪音造成的听力损害及震动影响手的功能以及高温作业引发电解质紊乱甚至虚脱等问题。并详述了防护措施:要求识别并确定具体危害种类以定制对应防治策略;设置警示标志;在粉尘作业时配备降尘设施并在地下室施工等狭小密闭空间采取通风等措施;严格控制高危作业的工作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急救方案;从管理层面强化责任制度明确化;提供教育培训提高工人对危害的认知水平,掌握应对之法;实行现场封闭管理和规范材料堆放、运输行为减少污染源产生或传播;强制佩戴防尘防噪等劳保用品保证人员自身安全;定期为特殊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疾病迹象。
《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适用于所有涉及粉尘、电气焊、防水、油漆及其他有害物质作业场景的企业。这不仅包括建筑施工现场,而且涵盖了可能面临相似风险的所有类型工业操作区域。该文件能够帮助那些存在矿物粉尘、有机溶剂挥发、焊接烟雾以及其他特定行业内的职业健康风险的机构,如造船厂、机械加工厂、家具制造等行业。通过应用文中提及的具体指导,这些企业和行业可以有效地降低劳动者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的可能性,并保障其健康,提高工作效率。